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时代命题,是应对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中国策略,也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最鲜明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上,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创造了一个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今后的30多年,也一定能够再创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
总的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将GDP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恐怕不可持续,这就需要及时补充可反映经济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指标。”
具体看,高质量发展涉及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中观上,是建立在结构升级、效率变化后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益是把该用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部门、地区去;到宏观层面,就是整个经济增长是一种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意味着依靠产品质量和品牌而不是低廉的人工成本和资源价格来开展竞争,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意味着经济内生动力、创新动力的增强,意味着金融与实体经济更紧密的融合,意味着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度不断完善。”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为何选择走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