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指明了方向。
立足新方位,开启新征程。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以大力促进市场竞争为手段,逐步填平各种低效率洼地,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效率和竞争力基础;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鼓励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理解是,与高速增长阶段更多表现为“数量追赶”“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质量追赶”,主要途径是“结构优化”,主要动力是“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北方某省几位市县负责人抱怨,政府投资减少、举债受控、项目压缩,“不知道怎么干活了”。在新思路下,多年来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受到冲击。不过,每一次战略调整也是一次重大机遇,这样的调整也正是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机会。
高质量发展,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