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企业资讯

中国科技工作者:用创新标注时代

我们距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从未如此之近。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亿万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一次次如潮掌声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创新之要,唯在得人。科技工作者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科研攻关忘我奋斗,为科技创新竭尽所能,奏响一曲新时代大国科技迈步向前的最美华章。

碳/碳研究和高技术武器

“在这个领域不能与中国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碳/碳研究发展迅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贺军给国外某高水平研究机构写了一封信,希望与该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可等了许久,却等到了这样的答复。

李贺军强烈地意识到:碳/碳研究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走跨越发展之路。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骨架来增强碳或石墨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国防高技术应用背景,历来被发达国家严密封锁。

李贺军憋了一口气。他带领团队废寝忘食地测试分析、反复试验。在“十二五”末,李贺军带领团队将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防护水平提升到1600℃、900小时,实现了国内碳/碳复合材料及抗氧化研究的飞跃。基于李贺军团队发明的系列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新技术,该材料制备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由航空航天战略性武器应用向常规战术武器应用的突破。

“国产盾构”填补空白

2006年年初,当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都在为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盾构样机忙碌时,正休产假的王杜娟把刚满月的孩子撇在家里,偷偷跑到了公司。

隧道掘进机(又称“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2002年10月,由18人组成的我国首台盾构机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时年24岁的王杜娟成为其中一员。

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项目组成员需要经常下工地、钻隧洞。很多工地因为安全考虑,不准女同志进隧道。王杜娟心里着急,把头发挽进安全帽,把泥巴、污油往脸上一糊,硬是闯了进去。

2008年4月,王杜娟和同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复合式盾构机,打破了“洋盾构”的垄断,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