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有一个巨头在你面前,“夹缝”或许变成“生机”。
Snapchat一直在面对Facebook一众产品的夹击,却坚强的活了下来,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与Facebook相反的产品基因,回归人性本质,强调无压力社交。从一个想法到走向IPO,硅谷密探为你复盘Snap的成功之道。
Anti-Facebook是立足之本
Snapchat的一诞生,就有着“反Facebook”的烙印。
从战略角度而言,反Facebook的特征让Facebook无法真正抄袭Snapchat,即使抄也就是抄个皮毛。Facebook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海量的用户,拥有真实的社交关系链,然而这些优势却在Snapchat的攻击面前无力回击。
从产品形态而言,Facebook等社交媒体“记录一切”时,Snapchat反其道而行之,做“阅后即焚”。Snapchat认为你可以销毁所有信息——除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不仅是照片能够阅后即焚,Snapchat的朋友圈“Story”同样也是过一段时间会自动销毁。
更让你震惊的是,Snapchat的文字聊天消息也是阅后即焚,一条消息,你朋友看完之后就消失了....
从某个角度上这似乎是反人性的,我们都查看不了历史记录,但是这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自然环境下两个人的对话也不会有东西在旁边帮你记录下来。
Snapchat的反Facebook烙印,也是对用户群体的深刻把握。Facebook的真实性和“记录一切”的产品特性,加上Facebook上存在的大量的真实世界的亲戚、老师、朋友,让大量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承担着巨大的社交压力,大家都需要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Timeline,精心挑选图片或者分享的内容,让用户难承其重。
而Snapchat则社交压力上小很多,大部分内容都会被销毁,可以很好地表现和宣泄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都从Facebook转投Snapchat的怀抱(同时也摆脱了父母的“魔爪”),反Facebook的定位是对用户群体的深刻理解,找到自身“product fit”。
此外,阅后即焚也摆脱了信息过载的困扰,你不会像打开Facebook后一样看到各种烦人的信息提示。
(明星在Snapchat上也毫无偶像包袱)
某个角度而言,Snapchat本身反而回到了社交的本质,社交是朋友间的亲密交流,是无压力的自我表达,而不是一个自我表演和粉饰的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