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广厦高楼依着山势堆叠在一起,两条江流穿城而过。雾气氤氲,梯坎、轻轨、立交、桥梁、索道和电梯将零碎的物理空间连接起来,散发出浓郁的“赛博朋克”气息。湿热的空气丝毫不能消解人们对麻将和火锅的热衷,大街小巷间,“兄弟伙”“不存在”的声音不时传来
牙膏市场销量第五,在抗敏感的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佳洁士、高露洁等外资品牌衰退时仍然保持增长,这个诞生于1987年的老品牌,依靠企业管理和品牌年轻化散发出新生的活力。
狼来了
2008年是冷酸灵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当时冷酸灵面临两件大事:搬迁和舒适达入华。
定位抗敏感的冷酸灵,打出“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广告语之后,在这个细分市场罕逢敌手,市场份额超过80%。而舒适达,是全球销量领先的抗敏感牙膏,背后是制药巨擘葛兰素史克。
那時,冷酸灵刚搬迁新址,所有的人员挤在一间大仓库中办公。这样的环境中,大家仍然热情高涨,讨论如何应对舒适达。
在国外,舒适达主打抗敏感功能,定位专业、医药级产品,售价较高。而冷酸灵在国内一直保持亲民路线,性价比高,有多年的品牌积累。管理层决定,以静制动,守住抗敏感的中低端市场。
舒适达进入中国之后,抢占了高端市场,对冷酸灵形成了冲击。冷酸灵在抗敏感品类中的占有率被舒适达抢到只有51%。
舒适达的营销策略是,少量广告,配合专业牙医推荐,第一时间找到中华口腔医学会寻求合作,并渗透到各级医院的口腔科,获得牙医的推荐,可以直接接触到牙齿敏感的患者。
这样的打法,一时让冷酸灵非常不适应—高露洁、佳洁士和黑人等品牌都是常规意义上的渠道竞争、价格竞争、营销竞争,从来没有牙膏品牌从医院和医生的角度切入市场。抗敏感牙膏的消费者牙齿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冷酸灵在之前忽视了这一点。
市场不等人,冷酸灵的管理团队硬着头皮找到了中华口腔医学会。这时他们才发现,不仅舒适达,高露洁和佳洁士也早已与其合作。
冷酸灵和医学会做了长时间的沟通,最终,时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的邓嵘,用一句话打动了中华口腔医学会,“民族品牌都没有了的活,中华口腔医学会还有什么意义?”
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医学会派专家进驻公司指导科研工作,参与冷酸灵抗敏感研究中心的筹建,并与冷酸灵合作,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口腔健康蓝皮书。医学会和医院的背书,让冷酸灵在抗敏感市场的份额重新回到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