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改变世界,技术改变媒体。移动互联新技术的运用,让广告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遭遇寒冬,新媒体快速崛起。
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为线式传播,不管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还是路牌,都是立足媒体介质在发布广告。只是在播上和消费者的单向沟通,主要围绕产品性能、特点来进行传播,应该叫作品性传播。
新的媒体格局让我们走进圈式传播时代。品牌传播需要紧紧围绕消费者,以人为中心,先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把人包围,人再把获取的产生共鸣的信息,自发地通过各种渠道一圈又一圈地传播出去,从而产生传上的信息裂变。这一裂变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抓住了人性。
从线式传播到圈式传播,怎样在抓住品性的同时更好地抓住人性,让传播更有实效,让产品赢得人心?
激发传播对象的传播欲
传统线式传播的传播对象是产品定位的消费人群,越精准越好,针对这些特定消费人群,讲述自己的产品品性如何好。因为缺乏移动互联技术,无法引起二次传播,因此主要是谁买单就影响谁,可谓精准制导。
圈式传播因为可能会引发精彩的二次传播,所以传播对象是产品定位的消费人群及与产品相关的其他人群。圈式传播不仅需要讲述品性,更要立足人性,研究并抓住人性的根本做传播,重在激发传播圈层的传播欲,从而在新媒体、自媒体的大好时代,让人人都成为你的产品和品牌的宣传者和布道者。
从人性挖掘传播内容
在线式传播的内容策划、创意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产品品质功能、特点和卖点的介绍。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基本处在较低的两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多以产品为中心,主要还是品性传播。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喝饮料解决上火问题;农夫山泉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就是在诉求水的品质和安全性,让人们产生信赖感。
在圈式传播时代,人们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围。一个人从早到晚接触的信息有成千上万条,碎片化、多元化的信息让人们很难去甄别,很少形成记忆。传播内容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引发以人为中心的自发传播?这就要在洞察人性上下功夫,上升到需求的第三和第四个层次。
首先是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其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在这两个层次洞察人心、研透人性,对于策划、创意传播的内容尤为重要,说到底其实是圈层、归属和价值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