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完全有可能利用花费比传统品牌形成路径更省钱也更省时的方式,让品牌快速崛起。
过去的10年是中国品牌失败的10年。当我们面对互联网迅速普及和消费全面升级的双重机遇,超越传统的品牌打造理论和路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品牌之路是有很大可能的。也许在中国经济面临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大转型的时刻,也在孕育着中国品牌新的希望。
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业态的崛起,一方面堵死了工业品品牌的传统成长之路,另一方面也给掌握了新的品牌认知、传播规律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企业完全有可能利用花费比传统品牌形成路径更省钱也更省时的方式,打造出新的品牌和重塑品牌的意义。
打造品牌的标准流程不灵了
中国经济近10年的发展速度远超出我们10年前的预期,但消费品品牌发展之路和我们当初的预期背道而驰。特别是在讨论品牌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用奢侈品举例。在品牌理论的贩卖者和崇拜者那里,奢侈品意味着品牌打造的顶级成功案例,品牌溢价在奢侈品的销售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10多年前,曾经有众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有志于打造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它们都将创造著名品牌当作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主流媒体上大肆投放广告;邀请国内或国际当红明星担任代言人;在国内外高价的商业体或街道铺设专卖店;聘请国际顶级大牌设计师、工程师和经理人;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然而在最近的10年,这一路径不灵了。时至今日,可以肯定地说,所有行业没有一个成功案例。是的,没有一个。
实际上,品牌的诞生通常是伴随着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后发国家几乎在所有产业上都是追赶者而不是引领者,虽然通过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在中低端产品的占有份额上能够分得一杯羹,但在高端产品上很难后来居上,在奢侈品领域就更难创造出奇迹了。
看小米如何让品牌迅速窜红
电商时代的不期而至,更是让传统的高端品牌成长之路彻底被堵死。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品牌,也重新定义了品牌的打造之路。
传统的品牌成长之路,通常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初创之后,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销售额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持续扩张而逐渐形成品牌,这个过程最短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现在,由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企业可以迅速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完全不用像过去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积累过程。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有的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品牌的成长,也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模式,将不同的发展阶段压缩在一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横空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