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前夕,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厦门等城市的用户打开美团APP,将发现传闻中的打车入口已悄然上线。但点击打车并不能直接享受的相关服务,而是出现一个征集“20万人”宣传页,点击报名会跳转到报名成功页面,显示尚差多少人报名的数据,以及面对乘客与司机不同的奖励入口,最显眼的是针对司机入驻的“前5万注册0抽成”。
联想到滴滴去年饱受司机吐槽的“高提成”,美团0元抽成的诱惑必将引爆整个司机圈,多少司机面对诱惑会忍不住“跳槽”?答案显而易见,一场出行领域的腥风血雨即将在2018年多座城市上演。
滴滴外卖围魏难救赵
同为腾讯系的滴滴、美团并不是第一次交火,滴滴早在2015年11月就战略入股“饿了么”,去年更传闻还将继续对其战略投资。而且去年2月美团在南京试运营出行业务时,就有媒体爆料滴滴已经在公司内部秘密试水外卖业务,并“报复”性的首选试点也定在南京。随着去年12月美团成立出行事业部,将出行业务扩大到南京之外的七城,滴滴外卖的进程势必也将加速。
从进入对方领域时间上来算,滴滴外卖的传闻被评价为“田忌赛马”或“围魏救赵”之举。然就双方异业竞争的外界态势而言,美团打车的战略意义要甚于滴滴进军外卖,美团打车或将成为滴滴最可怕的对手,但滴滴做外卖却很难对美团形成冲击。得出此结论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
首先,美团进军出行是补足自身吃喝玩乐之外出行的全生态,是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必要动作。虽然打车平台和外卖平台均有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基因,但滴滴做外卖,却是原有出行业务之外的独立生态。美团此前核心的业务如美食、电影、酒店住宿、旅游、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门类,这些用户需求多多少少都有打车需要。反观滴滴一直在出行领域的下沉,服务特色决定同外卖服务重叠性较低。因此,双方动作看似是互相渗透,但美团对打车的布局优势远大于滴滴对外卖的围剿。
很多业界观察者拿出2016年Uber在美国推出Uber Eats进军外卖市场举例,认为滴滴外卖同样大有可为。要知道,目前Uber Eats的流水占到Uber全球总流水的10%。可Uber与滴滴进军外卖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环境,Uber Eats在美国打入外卖市场时,并没有面临着强大的对手厮杀,而滴滴此时进军外卖要同时应对饿了么百度外卖与美团外卖双线作战。另外,中美人口密度的不同,Uber Eats可以发挥Uber专车优势,但滴滴要进入外卖市场,平台上的专车送外卖的可能性极低,需要另外打造“骑手”团队,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滴滴相比美团在用户规模上也有很大差异。根据易观数据显示,目前美团APP月活跃用户数在1.2亿左右,大众点评2700万左右,加起来约1.5亿;而滴滴App月活跃用户为9200万。另据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出行事业部总裁王慧文自称,美团点评用户高达2.5亿,并且其中30%有出行需求。即使双方跨界竞争外界环境相同,拥有更多用户的美团也占据巨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