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热点资讯

给小品牌一个支点,它们将撬动市场

  互联网美妆品牌Kylie Cosmetics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销量达到4.2亿美元,它最主要的营销平台是Instagram,而相比之下,雅诗兰黛旗下的Tom Ford品牌花了10年的时间,销量才达到5亿美元;Bobbi Brown花了20年的时间,才突破十亿级的销量……

  可以说,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互联网属性的品牌,这些品牌虽然小,但是它们自带的互联网基因,赋予它们一种不同于传统大品牌的灵活、消费者导向等特性,迅速抓住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突破大品牌垄断的市场,迅速获得成长的空间。

  从“全部商品一律3元”的Brandless,“一美元剃须刀”Dollar Shave Club到Birchbox和年增长600%的Glossier等网红品牌,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反馈驱动型”的互联网品牌,从体量上来说,这些品牌还不足以撼动大品牌的市场地位,不过牢牢盘踞在社交媒体的便利,让这些品牌从根本上挑战或者颠覆大品牌一直以来沿袭的模式,它们典型性蹿红背后的经验,可以给很多被增长缓慢所困的大品牌以启发。

  总的来说,这些“小而美”的品牌的主打阵地都是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既是渠道也是打造品牌、建立社群的平台,它们成功的经验说明,在这个时代,产品被发现、分享、讨论和购买的方式的重要性,已经远远高于产品本身。

  价格,还能更透明一点

  相信很多人都对美容护肤行业的“暴利”略知一二,对“一瓶标价上百元的面霜成本只有几元”的说法也有所耳闻,所以一些新兴的小品牌以颠覆者的姿态横空出世,它们都把目标对准了这个行业的价格,试图借助价格这个支点,撬动行业的一角。

  在“价格战”中表现突出的品牌有Brandless、Dollar ShaveClub和Beauty Pie等品牌,比如Brandless所有的商品只卖3美元,小的商品甚至可以2件3美元、3件3美元,Dollar ShaveClub的剃须刀片只要1美元,Beauty Pie采用透明价格模式,所有商品均为成本价。

  这些品牌的价格之所以能够比市面上的大品牌的价格低很多,比如Brandless的产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比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要低40%左右,主要得益于它们采用的“直接面向消费者”(Direct-to-Consumer)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省掉了产品从品牌到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包括品牌推广、广告宣传、分销零售、大型商超的场地费等所有费用,通常这部分费用占到了产品价格的40%,而在美妆美容行业它占到了320%,而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给了消费者。

  这些互联网品牌都没有实体店,也没有经销商,它们都是直接从厂家拿货,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没有任何多余的环节,也没有明星代言等高昂的支出,例如Dollar Shave Club最初“一战成名”的广告,就是联合创始人Michael Dubin亲自上阵拍的一个搞笑的视频。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