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治周末》发布的《十大功能性饮料网络口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笔者注意。
报告称,在2017年上半年功能饮料业界,红牛市场占有率接近80%,20年如一日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但“市场老二”却变成了东鹏特饮。
不是说消费升级,消费者转向更高端的产品吗?不是说山寨不行,中国人要抛弃所有山寨货了吗?
可是东鹏特饮还活着?不仅活着,还越活越红火,拼成了行业口碑第二?
饮料品牌尸骨成山,它却20年屹立不倒
老实说,在笔者印象中,东鹏特饮一直给人土土、有点low的感觉。
先说名字,“东鹏”这样两个字,实在算不上特别响亮的名字,人家都是牛啊虎啊的,您这乍一听上去像个人名,广东人再一听,以为是卖瓷砖的(广东有个东鹏瓷砖)。
再说包装造型,塑料瓶装的选择自然是为了避开红牛金罐的锋芒,打出差异化。但不可否认,这个包装无论从色调还是产品“大鹏”logo,都与新潮一词搭不上边。
最后,东鹏十年如一日钟爱的代言人谢霆锋,永远梳着90年代发型,“土帅”的眼神、立起来的领子、红黄橙的配色……总是给人一种“穿越”的既视感。
可就是这样一个造型有点low,喝上去有点“山寨味”的品牌,从1997年诞生至今20年,市场大浪淘沙身边死掉一批又一批的饮料品牌,它愣是屹立不倒。
瞄准红牛价格“劣势” 打出差异化
东鹏饮料成立于1987年,原本是深圳一家国有老字号饮料企业,以生产、销售凉茶与饮用水为主。1997年,东鹏饮料推出了“东鹏特饮”,喝过的人都公认这口味和红牛是很像的。
2003年,东鹏饮料通过“员工集资持股”的方式实现了“国有转民营”。
2007年,广州东鹏正式投产。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认为,东莞是东鹏的样板市场,要先在东莞站稳脚跟,比如先一年卖到1一个亿的规模。“如果做不到1个亿,就不要走出去。”
2011年前,东鹏特饮一直跟在红牛背后亦步亦趋,“捡漏”华南地区,吃点红牛的残羹剩饭。
2011年,东鹏特饮突然发力,带头冲破了由红牛引领的“罐子”饮料局面,决心跟红牛走出差异化路线,推出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有个“盖子”的瓶装。
从研发、生产起家的林木勤,从一开始就想到:东鹏特饮要想赢,要从竞争对手的劣势开始。
红牛的“劣势”和其他家如乐虎、启力的“劣势”是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