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间,OPPO这个品牌就闯入了智能手机用户的视野。他的光芒如此耀眼,想躲都躲不掉。
回想2011年10月,让OPPO公司CEO陈明永焦头烂额的,还是在一级代理商渠道大会上,要他们尽快甩掉220万部功能手机的累赘,因为OPPO要全力转向智能手机市场,用全新的面貌面对用户——当然,他还不知道OPPO要以怎样的面貌面对用户。
今天,OPPO已经翻身成为国内市场的霸主。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OPPO智能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82%,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9.9%攀升至2016年的16.6%。大量用户开始习惯自己的生活被OPPO的绿色覆盖,几乎没有死角。
实现这一切,OPPO只用了5年时间。
谈到OPPO短期之内的迅速蹿红,业界的解读往往是流于表面的:OPPO用盘根错节的实体渠道迅速消化了积压在货仓中的产品,以铺天盖地、张灯结彩式的宣传攻势催眠了用户的理性认知,最后通过高昂的渠道佣金同化了合作伙伴,让他们面对用户的询问,会条件反射般地推荐OPPO。
如果只是这样理解,就忽略了OPPO其他方面的努力。营销和渠道是OPPO逆袭的重要手段,在对产品的雕琢上,这家公司同样不输给任何竞争对手。
被逼出来的品牌
OPPO品牌的诞生,是颇有些传奇色彩的。
1999年,步步高(002251,股吧)的“精神领袖”段永平决定隐退,去美国做独立投资人。他在任的最后一份工作,就是将步步高拆分成股权和人事相互独立,且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的三家公司:步步高手机公司的掌门人沈炜负责通信业务,黄禾一负责教育电子业务,陈明永负责视听业务。
然而两年后,步步高告别了顺风顺水的发展环境。当年,索尼、松下、东芝等六家企业联合发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中国DVD产业支付大量专利费。按照当时的标准,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需要交付4美元使用费,2003年这个价格被提升到12美元。
当时,新科与步步高是DVD领域的两大巨头。此事件一出,新科受到巨大影响,经营急转直下,品牌影响力日益消弭。由陈明永支撑的步步高视听业务也受到巨大影响,不过与新科不同的是,陈明永决定主动转型。
2003年,陈明永关闭了步步高视听公司,放弃了继续在DVD的产品形态中忍受专利巨头的宰割。随后带领大约300位老员工,加入了他全心成立的新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被人所熟知的OPPO。
某种意义上,OPPO的成立是躲避专利围攻的被迫之举,不料新公司成立后,段永平给陈明永带来了新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