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当当归来何去

  历时14个月的当当私有化终于落地。

  9月21日,当当以6.7美元/ADS(美国存托股)的价格为自己的美股之行画下了休止符。该价格比一年多前当当私有化计划提出时的7.81美元/ADS要低14.2%。当当退市后,李国庆和俞渝合计持股93.17%。

  事实上,李国庆能顶住争议,顺利推动当当私有化,主要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同股不同权”的机制。这使得李国庆俞渝夫妇在其持有当当35.9%股份的情况下,却获得高达83.5%的投票权。所以最终当当私有化,赞成票能超过9成。

  而中国股民(当当散户投资者)“刚性兑付”的思维,难以接受当当私有化价格低于IPO近60%的落差,也让李国庆夫妇借当当私有化套利言论难以平息。

  屡屡被看衰

  当当执意私有化,源于其一直被市场看衰。

  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掀起了一阵上市潮,其中的明星企业包括当当、唯品会、兰亭集势、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等。但随着国内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A股上挨着互联网概念的公司市值都在飞涨。当当等国外一批很早就涉及此领域的公司,市值却不断缩水,两相对比,当当等一批中概股“思乡”的情绪可想而知。

  某种意义上,当当才是赴美上市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是邮购起家)。而当当股价在上市高开后一路低走,中间虽有小幅回升,但最终还是跌落谷底。

  在美上市5年间,其实当当也追逐过风口,比如2012年推出自有品牌“当当优品”,2013年开设特卖模式“尾品汇”。但为何屡屡被市场看衰?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点:

  1.创始人的保守与自负。

  北大才子李国庆在读书时就是学生会副主席,算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毕业后曾做到国家三部委直属公司的总裁。1999年李国庆与夫人俞渝(华尔街海归)创立当当时,市面上电商公司屈指可数。当当创始人资历之深,难免有傲视群雄之感。当当从图书转型综合性电商平台步伐缓慢,第三方平台业务比京东上线还稍晚(2011年),金融、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几乎没有自己涉足,都是所谓的“战略合作”。

  2012年,李国庆还在公开场合嘲笑刘强东“傻大黑粗”,京东烧钱模式过不了冬天。然而就在那一年,当当跌出了电商第一阵营。2015当当GMV(成交总额)为163亿元,而后起之秀京东在2012年已经做到733亿元,就连今年被收购的1号店当年也接近百亿元量级。

  2.品类瓶颈明显,自有品牌未有突破。

  当当上市5年来(2011-2015年)的营收构成,媒体收入(图书)虽然从占比67.89%下降到59.4%,但总体而言图书还是核心品类,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电商平台。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