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从回力到WARRIOR 老国货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原标题:回力:老国货的新活法

  老国货的复兴之路虽然面临很多问题,但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回力近年来的发展,对于那些已淡出人们视线、活得并不轻松的老品牌来说,有着普适的参考价值。

  从民工鞋到WARRIOR

  回力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运动鞋代表品牌,一度风靡全国,然而在1990年代的市场经济冲击下却日渐没落,直至2000年,破产重组。幸运的是,上海回力鞋业总厂宣告破产后,“回力”商标转至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保全,随后成立了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2000-2008年,回力企业增长缓慢,销售收入一直在1.2亿元人民币徘徊,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其顾客也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群体,回力鞋被戏称为“民工鞋”。

  终于,2008年奥运东风吹来之时,转机出现,回力的身影又出现在大街小巷。2010年是上海世博年,回力重返一线商圈,以品牌的英文名“WARRIOR”为视觉导入,开拓高端品牌线。当年,公司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0%、30%;从2010年到2014年,回力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增幅分别达到28%和33%,在全国有超过1000家回力专卖店和专柜,销售额近7亿元。

  数次转型 重新定位

  面对新形势,回力企业立志转型创新,在新时期谋求打赢市场。

  一、两次转型

  1.从生产型到品牌运营

  原厂关闭后,回力深刻意识到以往陈旧的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无法生存的,经过深思熟虑,回力效仿耐克等公司的虚拟化经营,改用了新的经营模式——“两头在内,一头在外”,即产品研发、品牌管理和营销总部在上海,产品生产全部外包给外地更具成本优势的生产厂家。

  新回力企业的品牌运作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把控了技术研发和市场网络的高附加产业链阶段,而将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交由社会资源解决,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鞋厂变成公司、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品牌运营的贸易型企业,是回力的第一次转型。

  2.从大批发到授权经营

  虽然有了第一次转型,但回力的经营仍然艰难。主要是因为回力的营销模式仍然以大批发为主,产品毛利遭受生产商和批发商的两头挤压,品牌价值很难真正体现。2008年时,一阵海外风及时吹来,好莱坞明星脚穿酷似回力的中国风飞跃鞋,大受欢迎,这带动回力这个老国货品牌也着实“火”了一把,同时推动了回力的第二次转型。

  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给回力创造了大量曝光和宣传的机会。这家老国货有了自己的市场推广部。回力再次审视自身的运作模式,吸取国内外品牌运作公司的经验,提高自身品牌内涵和核心竞争力。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