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弹指一挥,凡客成立已近十年。十年来,凡客及其创始人陈年的对手、兄弟,电商的组织与边界,消费品的迭代与升级,均已沧海桑田。
现在回头看:2007年,成立只有四年的淘宝网全年成交额突破400亿元。今天,阿里巴巴的触角已延伸到购物、金融、文娱、科技领域。一个支付宝,十年成就一个帝国。
2007年,以家电直营起家的京东商城日订单量突破3000个。今天,京东正借十年积累的物流基础,对撼淘宝和天猫。
2007年,当当网和飞利浦、欧莱雅、耐克、乐高等30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从垂直电商跨入综合性购物平台。三年后,当当上市,六年后,当当退市。
2007年,雷军辞去金山CEO,三年后,小米成立。小米祭出三个法宝——快速、极致、产品驱动品牌。
2007年,卓越更名为“卓越亚马逊”。亚马逊用了四年时间来消除卓越的品牌影响力,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卓越的创始人就是陈年。这一年,陈年卖了卓越,做了凡客。陈年放弃了一个成为电商平台巨头的机会,换来一个成为“优衣库”的机会。优衣库、HM、ZRAR、GAP这些快时尚品牌,携手设计师品牌正在重构中国人的衣橱。
十年,潮涨潮落。有的越发展越霸道,有的苟延残喘无力回天。有的已然死去,有的成为凶猛后浪,有的正遭受中年危机。而凡客始终纠结着一个陈年曾经以为想明白了,却仍在苦苦求索的问题:凡客是谁?
五味杂陈
要谈凡客的兴衰,离不开陈年。
中国2000年后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有一个共同点,企业家个人的气质决定了企业的气质甚至模式。人们往往认为陈年会习惯性地反省,但似乎少有人提及陈年偶尔表现出来的另一个性格:敏感,一点就着。
11月2日,北京亦庄凡客总部,《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专访陈年。之前,陈年刚接受了一个知名门户网站的直播访谈,在镜头里他和主持人发了脾气,甚至离开了镜头一会儿。
这是陈年作为文人的一面。他的生气不在于你是否冒犯他,而是你达不到他的思维和知识的高度所产生的烦躁。这是在凡客逐步回到正轨后,陈年比较接近真我的表现。
但是在2013年,陈年的“烦躁”是在自我迷失的背景下产生的。陈年告诉《21CBR》记者,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年份。凡客背负着以十亿为单位计算的债务和库存,一个曾经无限接近上市、有文青傲气的明星企业家,一夜间变成了被供应商讨债堵门的失败者,其中的痛苦可能只有当事人能体会。如果不是好兄弟雷军拉了陈年一把,可能今天就不会有“新凡客”。
陈年在许多场合都提过这个故事。2013年6月,雷军和陈年约饭喝酒,结果摔了20多个杯子,因为雷军给凡客提意见,陈年很生气,认为雷军在挤兑他。后来雷军参观凡客并告诉陈年:“我好像不是来到一个品牌店,而是一个百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