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共出行政策改革,正进入地方落实期。
和时间赛跑近5个月后,风向标城市京沪两地在2016年12月21日下午相继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但反转剧情并没有出现。
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除了车辆轴距、排量等门槛略有降低外,京人京车、沪籍沪牌这一硬性指标未见有松口。北京给了网约车平台、司机及车辆五个月过渡期,上海则不设缓冲期。
刀光剑影依旧罩着整个出行行业,神州优车(神州专车运行主体)董事长兼CEO陆正耀却没有一丝慌乱。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这样会事半功倍。”这句话时常挂在陆正耀嘴边。在中国现有出行市场格局和监管思路下,只有B2C网约车才有明确发展空间。陆正耀信奉这句话,任何生意都不能脱离政治与政策环境,因而神州专车从一开始就定调要贴着政策路线走。
这也让陆正耀成为网约车新政时代的最大获益者。
从面市到上市,500多天,400亿市值,神州专车打了一场漂亮仗。装到资本篮子后,神州专车以更轻盈的步伐搭配足够灵活的机制在奔跑。陆正耀评价他这个“儿子”是短跑型选手,发展快,爆发力强;也是长跑型选手,有资本、有耐心;更是三好生,服务最好,价格还好,前景会更好。
下海20年,陆正耀踏在了“人到中年”的门槛上。善于捕抓机遇又精于跟进,勇于冒险又步履理智,带着拓荒精神前往目的地,狮子座企业家陆正耀和他的企业一起从通信行业再到汽车市场,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此刻,他的目光已从专车转向了汽车电商和汽车金融。他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租车+专车+买车+闪贷”的汽车共享商业模式,合纵连横。如何赚钱,何时盈利,陆正耀接下来的所有生意经和行动计划,依旧围着这个天然问题转。
新政最大受益者
一切都在陆正耀的“算盘”之内。
在神州专车之前,从租车到代驾,陆正耀在出行行业已浸淫多年,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热点始终抱有热情,他了解公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也知道政策法规的边界在哪里。
2016年7月28日下午,网约车合法化靴子落地后,陆正耀的解读就比其他人要悲观一些,“中央文件解决了网约车运营合法化问题,但实质博弈还在地方落实层面”。
“(7月)新政所有条款读下来,都比2015年的征求意见稿要紧,”陆正耀当时就判断,地方上大概率会严控准入门槛,“私家车到网约车怎么个转法,这是地方政府决定的。网约车想替代出租车是不可能的,盈利上、法律上都不可能”。
但在公共场合,陆正耀甚少谈论新政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