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建业60周年的长虹“再出发”的总体经营思路。良性增长,则是2018年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按照计划,长虹控股公司今年预计将持续跨百亿增长,经营性利润有望持续攀升。
“持续增收,保持良性增长,对长虹这样体量的制造企业来说,并非一件易事。”在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看来,一方面长虹要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奋力保持传统业务的增长,一方面又要勇闯更多新领域去积极开拓新增长引擎。好在,目前长虹已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家电业务等进入良性增长轨道,新兴业务业绩释放苗头初现。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长虹开启新一轮良性增长, 如何进一步理解好、处理好“ 稳”和“进”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稳”是大局,是不断进取的基础
全国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坚持稳中求进,是呼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握稳中求进,首先需要明确“稳”是什么,“进”是什么。对长虹而言,同样如此。
“稳”是大局,是一切“进”的基础。稳,首先体现在业绩企稳回升。2016年,长虹营收破千亿;2017年营收达到 1170.21 亿元;今年预计持续跨百亿增长……
稳,还体现在蹄疾步稳的改革举措上。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长虹一直在省内保持领跑态势。2014年,长虹成为四川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之一。长虹集团正式改组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长虹改革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力度。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绵阳市委市政府对长虹人事、投资、财务等事项进一步授权。人事方面,除了董事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的任(兼)职外,其余职位均采取市场化选聘;投资方面,国内10亿元人民币以内、境外1亿美元以内的主业投资项目均由控股公司自行决策,长虹自主决策范围更大,市场反应速度及决策效率更快。
稳,更体现在人才队伍不断凝聚的发展信心上。事实上,这也是深化改革激发出的新活力。
持续强化“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打造“业绩说话、能上能下”的刚性绩效文化。2017年,打破内部攀比、盲目满足的“大锅饭”观念,确立“KPI管工资、经营业绩管分享、行业地位管晋升”激励理念,长虹控股高管由20人缩减到13人,其中2名高管因工作表现和业绩被直接免职,子公司高管团队整体优化比例达19.7%,基层干部优化率超过30%。与此同时,因业绩优秀,两名“70后”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高管,27名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
|